他是魯迅文學獎獲得者中最年輕的報告文學作家,也是徐遲報告文學獎歷史上唯一蟬聯三屆的獲獎者;他的長篇報告文學《鋼鐵是這樣煉成的》《寶山》被文藝界公認為中國工業題材文學創作的代表作品; 他的紀實文學作品《朋友——習近平與賈大山交往紀事》被全國各大報刊轉載……本期《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——文藝名家講故事》欄目對話著名作家李春雷。
詳細>>
我的啟蒙老師是我父親。小時候,著名作家從維熙的堂弟插隊到我們村,經常到我家吃派飯。他和我那喜愛文學的父親成了朋友,經常聊起北京城里的文壇故事。我的父親就會把這些故事講給兒時的我聽,所以我文學夢的種子在那時就種下了。
我們平時看到的電視畫面上鋼花飛舞很有詩意,但對鋼鐵工人來說每一朵鋼花都是隱患:鋼花的內核是鋼液,每一滴鋼液溫度是1600度!我記得邯鋼的老總曾讓我看看他的眼睛,我問怎么回事,他說你細看一下。原來他經歷過鋼液濺到眼睛的事故,上下眼皮受傷,萬幸的是視力沒受到影響。
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當天夜里,我就主動向中國作協請纓參戰,并有幸成為第一批趕到現場的作家。當時的震中地區時時發生強烈余震,極其危險。我背著睡袋、干糧和飲水,步行在滾石亂飛的山路上采訪,長達一周時間,幾度死里逃生。在最短的時間內,我創作了一部長篇和3個短篇,其中短篇報告文學《夜宿棚花村》后來被選入《大學語文》課本。
2014年整個春節期間,我精心創作了《朋友》,歷經20天。我深知這部作品的故事要絕對真實。采訪的時候,對每一個時間、每一個地點、每一個故事我都反復核實,不能有絲毫的虛構。言之無文行之不遠。在絕對真實性的基礎上,我又用文學語言、文學的結構將素材進行了剪裁、加工。作為一名現實主義作家,我試圖通過習總書記與賈大山的“正定之交”,給社會提供一些思考。
文學作品最終是為社會、為大眾服務的,作家天生應該具備為人民、為國家寫作的責任,寫正能量、寫真善美。作家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“準心”,往這個方向走,走好了以后,你的思想性、藝術性就可以實現最大化,大部分人喜歡你、閱讀你了,市場自然就起來了。因此,文學還要走大路,走正路。